防滲膜使用前的檢測項目與檢測方法
防滲膜是一種防滲材料,其成分由基本不透水的聚乙烯、無紡布及巖土工程材料復合形成,在使用前,它需要經過檢測,具體的檢測項目及檢測方法主要有:
1、寬度和長度:按照相關標準準備相應的測量裝置,分別按照對應的方法進行寬度和長度的測量,長度和寬度的偏差應符合標準要求。測量長度時,展開膜材成疊層,每層長度不超過5m,層層相疊不超過20層,并在測量前保持這種疊層狀態相應時間。寬度測量用放大鏡檢查調準位置,測量次數應視膜的總長度而定。
2、拉伸性能:測定檢測項目包含拉伸屈服強度、屈服伸長率、拉伸斷裂強度及斷裂伸長率。將預先制備好的試樣裝置于試驗機上,沿試樣縱向主軸以50mm/min±5mm/min的速度恒速拉伸,直到試樣斷裂或應力(負荷)或應變(伸長)達到某一預定值,計算測定相應的結果。
3、毛糙高度:在糙面膜試樣上用深度計測量膜面凸出處(峰)與凹陷處(谷)表面之間的高度差,對樣品在寬度方向上所有有效點的測量值取平均值作為糙面膜的毛糙高度。
4、抗穿刺強度:沿樣品幅寬方向均勻裁取試樣,兩端試樣到防滲膜幅寬邊緣的距離應不小于150mm,并在特定的條件下進行狀態調節。將試樣在不受拉伸的情況下牢固夾持在兩個圓板之間,以一定速度進行試驗直到金屬棒完全刺穿試樣,記錄至大力值作為抗穿刺強度。
5、外觀質量:在自然光線下距離產品0.5m目測,不允許有斷頭、裂紋、分層、穿孔修復點和氣泡,糙面膜外觀應均勻無結塊、缺損等現象,晶點、僵塊和雜質的尺寸用精度不低于0.1mm的量具測量。
6、炭黑含量:一定量的樣品在氮氣流中于550℃±50℃熱解大約45min,并在900±50℃煅燒,根據熱解和煅燒前后的質量差計算炭黑含量。
7、厚度偏差:測量前根據需求對試樣進行調節,按等分試樣長度的方法確定測量厚度的位置點,沿樣品寬度方向按一定長度等間距測量厚度,厚度偏差應符合要求。糙面膜的厚度測量應采用能施加一個特定壓力的厚度測量器,結果取多次平均值。
8、氧化誘導時間(OIT):常壓氧化誘導時間主要通過測定試樣在高溫條件下開始發生自動催化反應的時間,對試樣的熱穩定性作出評價。高壓氧化誘導時間測定是將試樣和相應的參比材料放在高壓氧環境中,從室溫開始以恒定速率加熱。當達到特定的溫度,試樣保持在該溫度下直到氧化反應發生并顯示在熱量曲線上,從開始加熱到氧化反應發生的時間間隔即為氧化誘導時間。
9、密度:準備好試樣與浸漬液,分別按要求制備玻璃浮標與密度梯度柱,用預先配制存放于容器中的輕液浸潤后,輕輕放入梯度柱中,待其高度位置趨于穩定平衡,測量其幾何中心高度,根據所得結果進行密度的計算。
10、水蒸汽滲透系數:在溫度38℃±0.6℃、相對濕度90±2%的環境條件下,按相關規范要求將干燥劑和試樣放入對應的器皿中,并加上壓蓋,向杯子凹槽中澆灌密封蠟,處理好后稱量封好的透濕杯。將透濕杯放入已調好的恒溫恒濕箱中一定時間后取出,放入特定干燥器中平衡30min后稱量。按照不同的時間間隔重復以上步驟稱量透濕杯,滿足條件時結束試驗,根據計算的水蒸氣透過量計算滲透系數。
11、直角撕裂負荷:根據標準方法制備并調節防滲膜試樣后,將試樣夾在試驗機夾具上,夾入部分不大于22mm,并使其受力方向與試樣方向垂直,在50mm/min±5mm/min的試驗速度下進行試驗,記錄至大負荷值為直角撕裂負荷,并計算相應的直角撕裂強度。
12、85℃熱老化:按照相關步驟和程序進行試樣的制備和調節,并在85℃條件下進行90d暴露試驗,每周應檢查試樣的變化情況。老化試驗結束后,測試老化后試樣的常壓氧化誘導時間。
13、拉伸負荷應力開裂(切口恒載拉伸法):在膜片上裁取啞鈴狀試樣,在試樣中部作一切口,將帶切口的試樣在恒載拉力下置于高溫表面活性劑中,測試并連續觀察,記錄直至達到規定時間或試樣斷裂的時間。
14、炭黑分散性:將經過制備的試樣置于顯微鏡下進行隨機觀察,計算每個隨機觀察區中至大的炭黑團或內含物的面積,再根據炭黑分散體參考圖來判定其級數。
15、2%正割模量:將按要求制備并調節過的5型試樣放到夾具中,并使試樣的長軸線與試驗機的軸線成一條直線,以50mm/min的試驗速度完成拉伸試驗后,根據所得數據計算結果。
16、低溫沖擊脆化性能:將在夾具中呈懸臂梁固定的試樣浸沒于準確控溫的傳熱介質中,按規定時間進行狀態調節后,以規定速度單詞擺動沖頭沖擊試樣。在-70℃下,沖擊30個樣品,25個以上不被破壞為通過。
17、尺寸穩定性:在膜上裁取100mm×100mm的試樣,在試樣兩對應邊的中點劃兩條互相垂直的標線,放在規定環境條件下進行狀態調節。在狀態調節環境下測量試樣原始標線間尺寸,將試樣置于100℃的溫度中15min后,在狀態調節環境下測量試驗后試樣標線間尺寸,并計算結果。
18、抗紫外線:將防滲膜試樣標記并以不受任何應力的方式固定在設備中的試樣架上,測試條件為UVA-340燈、在340nm波長的輻照強度為0.76W/㎡,在75℃±3℃下,照射周期為20h,然后在60℃±3℃下冷凝4h,循環試驗共計1600h,結束后進行相關結果的測定。